插装阀

插装阀

日赚287万宋城演艺的爆款生意与背后隐忧

作者:nba直播免费高清回放 日期:2025-08-01 14:51:44

  

日赚287万宋城演艺的爆款生意与背后隐忧

  虽然全国游客数量屡创新高,但赚钱的上市旅企并不多,近期,上市旅企相继发布2024年财报,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中“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的

  据其财报显示,2024年宋城演艺实现营业收入2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9亿元,比上年增加11.6亿元,增长1054.18%,同比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从净利润来看,意味着宋城演艺每日净赚287万元,宋城演艺的盈利法宝是什么?

  首先得益于其独特的“主题公园+文化演艺”商业模式。宋城演艺成立于1994年,1996年位于杭州的首个宋城景区启动运营,起初以乐园形式经营,1997年正式推出了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这种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了主题公园与演艺节目的协同效应。

  主题公园为演艺节目提供了稳定的客源,游客在游览公园的过程中,被演艺节目的宣传所吸引,进而购票观看演出;而演艺节目则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成为吸引游客再次光顾的主要的因素。游客在观看演出后,往往会对景区留下深刻印象,增加在景区内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频次,进一步带动景区内餐饮、购物等其他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前期重资产的投入,助其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在品牌影响力不断的提高之下宋城演艺开始提供品牌授权、规划设计、导演编创、托管运营等轻资产输出服务,这种模式使得宋城演艺无需大量资产金额的投入项目建设,就能快速实现业务扩张,降低了投资风险,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宋城演艺轻资产输出项目有长沙炭河古城、宜春明月千古情景区和郑州黄帝千古情景区等。

  因为宋城演艺文化内核、工业化能力与资本门槛的叠加,构筑了极高的竞争壁垒。这种重资产模式下,一般新项目开业前3年普遍亏损,需母公司持续输血,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如此大规模的资金筹集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而且投资后回报周期较长,存在比较大风险。其次运营体系和品牌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最后宋城演艺的演艺作品以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各地文化内涵。别的企业要想复制这种独特的文化演艺内容,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宋城演艺净利润看似增长10倍,但源于2023年对花房集团计提了近9亿元的减值准备,其实际归母净利润是8.29亿元,按此计算宋城演艺2024年净利润实际同比增长26.54%,仍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与2019年相比,宋城演艺各个项目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并且营收规模也大幅缩减,据其财报显示,2019年,杭州、三亚及丽江三个项目营收共计超过16.4亿元。

  2024年,杭州、三亚、丽江、九寨、桂林、张家界、西安等九大项目营收共计约19.3亿元。其中标杆项目杭州宋城营收下降2.8亿元,还有曾经毛利率最高的三亚项目,2024年营收还不到2019年的一半。

  此外,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是宋城演艺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今文旅演艺市场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不仅有传统的文旅企业不断推出新的项目和产品,还有一些新兴的文旅业态如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迅速崛起。

  从好的方面来看,宋城演艺新孵化的项目逐步走上正轨,2024年宋城演艺旗下新开业的两大千古情景区开业即爆,形成“为一台演出奔赴一座城”的消费热潮:广东千古情景区开业首年即盈利,核心演出《广东千古情》演出 1386 场,单日最高10 场;三峡千古情景区开业百天收入破亿元,拉动宜都旅游总收入可比口径增长超40%。

  并且好的势头还在延续,宋城演艺官微信息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公司位于全国的12大千古情景区人气爆棚,游客人数、营收全面创新高,12大《千古情》共演出379场、同比增长24%,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6%。高峰期间,《千古情》单日上演105场、单日游客接待量60万人次。

  虽然宋城演艺仍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其高毛利+高现金流+低资产负债率远超于市场中等水准,并且“文化演艺+主题公园”这种模式仍无法替代并具有较高壁垒,加之轻资产输出的助力,宋城演艺的优势相当突出。

  但在市场急剧变化的当下,宋城演艺所面对的老项目营收下滑、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等问题,提醒着文旅企业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不停地改进革新求变,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景区进入更多游客的打卡清单之中。

  从文旅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来看,游客对文旅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变化,扩大文旅演艺市场消费?5月24日,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CTDU中旅联主办的文旅资源推广大会·深圳(十一届十九场),邀请到了中国旅游演艺联盟执行主席梅洪以及多位文旅演艺领域专家、实战企业家们,围绕旅游演艺与文旅消费深层次地融合,一同探讨如何以沉浸式体验为突破口,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为文旅演艺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